总分馆制:

  • 首页
  • 本馆概况
  • 720全景
  • 数字体验
  • >文化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信息

    返回首页

    二十四节气•谷雨 | 在时节的无声流转里,耕云种月

    发布时间:2024-04-18 11:15:00    浏览次数:36次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是"雨生百谷"的意思,今年在4月19日交节,民间习俗有摘谷雨茶、走谷雨、祭海、吃春、赏花等。此际,大自然可谓处处百鸟争鸣,百花齐放。这时节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农耕更是主要忙于播种移苗,种瓜点豆等诸多事务。

    对于书法艺术创作而言,形象的说亦属笔耕也是播种。书写为过程,成稿就是收获,分享则是艺术作品最有意义的价值体现了。邯郸市群艺馆本期“二十四节气•谷雨”篇将为大家分享的是当代实力派书法家李同磊、张超两位青年才俊,以及群艺馆书法部张军强老师,以“谷雨”节气为主题的书法作品赏析。

    闲看云卷云舒,静观月圆月缺,在时节的无声流转里,耕云种月。让我们播下希望的种子,努力耕耘不辍,去实现心中美好的梦想。

    艺术简介

    李同磊,字石头,自幼习书,从事高校书画教育事业。中国书协书法考级教师资质;河北省书协会员;河北省硬笔书协会员;南宫碑书法协会副秘书长;秀明书画院副院长,多次入展全国书画展,作品内涵丰富,形式多样。2018年在河北工程大学举办个人书法展。

    作品赏析

    李同磊创作唐•元稹

    《咏廿四气诗•谷雨春光晓》书法作品

    咏廿四气诗 • 谷雨春光晓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暖屋生蚕蚁,喧风引麦葶。

    鸣鸠徒拂羽,信矣不堪听。

    作者书法创作感言: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繁华落尽又迎来初夏的勃勃生机,成为诗人的至爱,元稹的《谷雨三月中》甚为经典。

    诗中描绘到,谷雨时节,破晓的春光是那么美丽,远山如黛,近处水面上的浮萍旺盛地生长着。树间鸟儿、室内的桑蚕、田野里的麦葶,到处充满着诗意。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这首诗的前六句形象地将这三候融入进了诗中: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最后两句,由视觉转为听觉,终篇明义,是全诗的核心部分。一种解释认为谷雨时节,正是斑鸠大量生育繁殖的季节,求偶的鸣叫声,随处可以听见,诗人在这里渲染了生命的蓬勃。另外一种解释,着眼于“拂羽”,鸟儿珍惜羽毛,正如诗人珍惜高尚的节操。认为拂羽一词,同《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陆机《招隐诗》“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踯躅”中的“振衣”,象征去除世俗的尘垢,追求心灵的纯洁和高尚。

    我在创作这件《谷雨三月中》书法作品时,字法上是以经典汉碑中的《张迁碑》为基,汲取其古拙、厚重、典雅的金石气息,并在书写时,对笔画、结构也进行了适当的夸张,以增加其对比关系。

    书者,心画也,书法重在抒情达意。我们在创作每一件书法作品时,技法的运用与表现固然重要,但从更深一层的维度来说,书法艺术仅是载体,更终极的意义和价值应该是情感的流露与表达。创作时要有纵横捭阖的胸襟,以笔写心注重自然生发,在经意中写无意之笔,方能留精彩于一瞬。

    艺术简介

    张超,一九八六年生于邯郸市复兴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宫碑体书法主要传承人之一,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邯郸市南宫碑书协副秘书长,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南宫碑流派和省市书法展览,作品多次被邯郸市博物馆、湖北张裕钊文化园等收藏。

    作品赏析

    张超创作唐•齐己《谢中上人寄茶》书法作品

    谢中上人寄茶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作者书法创作感言:

    《谢中上人寄茶》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主要描述的是每到谷雨时节,人们总是戴上草帽,挎着竹笠篓,垄间采茶时的一种美妙动人的劳作情景。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采茶的时节。谚语道:“谷雨谷雨,采茶对雨”;古人云:“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谷雨时,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谷雨品新茶沿袭至今。

    诗的首联展现了一幅清新的采茶图:谷雨时节,茶山如水墨画一般清新、秀雅、灵动。“并手”、“难盈笼”,把谷雨采新茶的辛苦与后文以茶馈友的习俗,串成一根情丝,让“礼轻情意重”的中华茶礼仪尽显其中。在中国的茶文化史上,常以茶馈送亲友,在这赠送和收受的过程中,许多文人学士常伴以诗文,这一切尽显了谷雨节气习俗,以及茶文化礼仪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我是以颜体行书完成的。颜体行书的风格非常独特,以其朴拙自然的特点而著称,不追求工巧,呈现出一种壮美的气象。对于这首极具田园风光唯美的诗词来说,在书法艺术的表达上首先需要流畅贯通。而对于字形结构要丰富多姿的基础上,却又要不着痕迹,免于平滑秀媚,这对我个人来讲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所以我在创作时,在笔画上尽量以朴拙为上,不务工巧,即便稍显支离而在笔画的粗细分布上,力求从一种常规的审美束缚里跳脱出来,达到无拘无束。尽量让字形向外扩张,使其书法线条的骨力与肥腴之美相结合,去自然展现一种真情的流露与表达。

    艺术简介

    张军强,号小蝉,出生于1971年3月。河北师大美术教育书法专业本科学历,就职于邯郸市群艺馆书法部,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在汲取古人书乳的基础上,力求笔墨与时代同步,在创作理念上崇尚真实自然,无表达不作书。

    作品赏析

    张军强创作宋•范成大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书法作品

    蝶恋花

    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

    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

    看看尝面收新茧。

    作者书法创作感言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江湖期间所作。这首词上篇描写的是谷雨时节,作者乘舟出游,河岸绿草如茵,满目苍翠的田园风景,词的意境于平实的字里行间移步换景,宛如水墨画一般唯美。

    下篇内容主要吟咏农事,描述江南水乡因春寒不去,所以直到谷雨才能开犁破土种稻,而当村南村北麦穗随风起伏成片时,冈上桑树也已然成林了。作者眼看麦桑双双丰收,难掩内心喜悦,憧憬若能吃上一碗新麦做成的面,穿上蚕茧抽丝做成的衣服,人生岂不快意!

    全词用笔如墨,将春水涨,芳草绿,鹅儿黄,微风轻,画舫自有行驶,水路九曲回肠,麦浪滚滚,桑叶蔽日等多个春天的场景细细描摹,可谓美不胜收!除此,在语意淳朴和风格清新之下,又将农事活动和江南春景结合紧密,散发着浓郁而恬淡的农家生活气息,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与向往!

    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因为词的整个意境非常的有画面感和带入感,这个过程让我又一次邂逅了内心那份久违的适意与宁静。下篇对农耕景观的描写,也唤起了我儿时在农村生活的那些久远而美好的回忆。通篇用小行草创作,字体以苏东坡与黄庭坚的笔意为主,“苏体”为基,“黄体”为辅籍以增加字的灵动。章法布局随着诗词简洁朴实的表达与律动去“因势赋形”,没有大开大合以及过多的刻意安排。虽然时间原因,故作品瑕多“夹生”有待润色,但整体上仍“努力”去追求一种如潺潺流水般绵延不断的艺术气息。个人浅见,在书法创作上,我始终崇尚“无表达,不作书”的理念,对于艺术而言,在内心世界的表达上,应尽可能达到一种真实自然和表里如一的状态。

    描写田园风光诗词的意义就在于传达自然之美和对纯朴生活的追求,它能让我们从当前快餐文化的冲击与价值观内卷的桎梏中跳脱出来,对于人们的情感满足和精神寄托,具有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生活在都市的快节奏中,沽名钓誉,疲累奔波,于二元世界的种种分别里随波逐流,难以自拔。如果能慢下脚步赴一场灵魂觉醒之旅;如果能专注而富有创意的工作;如果能平淡而享有诗意的生活,那当下处处又何尝不是好一派大美田园风光呢?!

    寄语

    二十四节气,做为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共同记忆和情感,传递着世代相传的经验和智慧,通过传承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和历史发展轨迹。

    邯郸市群艺馆做为艺术普及的重要窗口,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己任,每一位热衷于奉献的群文工作者,都在默默无闻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当我们沉浸于经典,只要足以专注,任时光流转,一定会在每一次酣畅忘我地追文逐墨中,“书”途同归!